第三十九章 细节与节奏

    原版《传染病》并不完美,而缺点也都差不多被李旭继承,嗯,就是被人说得很多次的多线叙事的线索太散,既没有《两杆大烟枪》那种柳暗花明、意料之外,也没有《低俗小说》那种脑洞清奇。

    但是《传染病》有一点做得很出色,那就是节奏与细节,这就决定了全盘复制过来并进行了很好本土化的,大陆版的《传染病》能在这个时间点上受到观众的欢迎。

    无论《两杆大烟枪》还是《低俗小说》,整体很出彩,但开头并不抓人,尤其是后者,如果观众没点耐性,又不是因为在电影院里走不了,很可能直接放弃。

    但《传染病》开头只用了十分钟,就凭交错的剪辑和紧张的配乐,将观众的目光牢牢吸引住。之后更是用各种细节将故事填补得很圆满,让观众们在观看的时候,感觉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。

    “电影不是电视剧,电影最长也就三个小时,这种情况下,不可能有完美无缺,一点漏洞都没有的故事。”李旭继续说道,“所以对于电影来说,剧本只要完整并在逻辑上自洽就足够了。当然,能尽可能的缜密更好,我刚才说了,剧本决定了电影的下限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细节也是属于逻辑自洽的一部分吧?”王和志问了个有些门外汉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从电影整体上来说的确如此,”李旭微微一笑,“但在实际操作中,这些细节都是由导演填补进去的。以《传染病》为例,巩丽在病房里询问姜闻的那一幕,剧本上可能只写着谁跟谁对戏,以及台词有哪些。而病房如何摆设,画面如何构成,演员怎么走位和做什么表情,都需要导演跟道具师、摄影师、演员进行沟通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你认为观众会喜欢,是因为自己在节奏和细节上坐到了最好。”王和志再问。

    “我是这样看的。”李旭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他一直都记得,前世看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》时的情况,本来是闲暇之余想要打发时间,就在某视频网站上点开。一般情况下都是看几分钟,然后去干点的事情,过一会儿再来看上几分钟。

    结果鬼知道怎么回事,转眼90分钟就过去了,等他意犹未尽的舔了舔嘴唇才反应过来:哎,怎么就一下看完了?

    所以在给自己准备混吃等死前的代表作时候,他挑中了《传染病》这部前世颇具名声,但又不是特别出众的电影。

    一来投资不会特别大,但也不会特别小;二来拍摄相对容易,空无人一的街道和机场,比满是人的街道和机场好拍多了;三来还能弄一堆腕儿给自己站台,再加上节奏明快紧凑,上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前世里《传染病》不怎么样,但不代表被他搬运过来的也不怎样,毕竟非典才过去了两年,而且同样的电影出自好莱坞导演之手,跟出自大陆导演之手,对文艺圈的人是两码事,对普通观众那也是两码事。

    更何况细节都尽可能的做了本土化。比如张国利跟姜闻的情与法,比如冯远政最后对冯晓刚的那个抱拳礼,又或者陈昆那个角色一被逮捕就怂了之类的。

    “换句话,你觉得让观众感到好看,就是一部电影最大的成功?”王和志记了几笔后,有些半下套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普通观众可不会在乎内涵、人文之内的,他们只在意一件事,这部电影能不能在感情上引起自己的共鸣。”李旭那满不在乎的表情很明显,“当然,我并非是说人文和内涵不重要。真正的人文关怀是润物细无声,是观众们满足后从电影院出来,在回忆剧情时有所感悟。而不是生硬的告诉你,你应该怎么怎么做,电影的核心是讲故事,不是说教。”

    “讲故事就需要用节奏和细节来吸引观众,是这样吗?”王和志当即再问。

    “没错。”李旭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最明显的例子,二哈与红海,前者张弛有度,有放有收,就是吴景略微有些尬演,整体观影感觉却很舒服。

    后者虽然一上来就高高吊着,全程几乎没有下来过,当时看的很爽,可之后呢?

    二哈能记住二皮脸的谦哥,能记住臭屁的富二代,能记住捡砖块的达康书记,能记住“我@了他们的推特”,能记住最后那面红旗,红海呢?大概就是无尽的血腥了。

    不过红海的细节非常出色,即使依然有着BUG,比如烟雾弹对迫击炮之类的。但各种战术却都很到位,战争电影的残酷性也拍了出来,后面那场坦克战单独拿出来的话,同样非常出色——观众又不是个个都是军迷。

    所以这两部电影都成了逆袭的典范,只是,很遗憾,现象级永远是给二哈这种张弛有度的电影准备的。

    访问到这里就差不多了,对方其实问得都很克制,一点咄咄逼人的意思都没有,略微敏锐的问题,对圈内老前辈的看法啦,对商业文艺之争啦,都是点到为止。

    所以等他们从约定的访谈地点,某私人会所离开后,李旭拿出电话打了出去。

    “不用这样吧,你这一上来就《人物》专访,未免太高端了,《看电影》就可以了吧。要是觉得那什么,还可以上《环球银幕》嘛。”他用吊儿郎当的语气说道。

    “也是为你考虑,”大哥的声音永远是那么浑厚沉稳,“如果没有意外,你会是目前国内最年轻的2亿票房导演,让《人物》做个专访也是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“有什么用,”李旭嗤之以鼻,“最多两三年,2亿票房就不再是需要仰视的记录,而等十年后,一部电影不拿个10亿都不好意思说大爆。”

    原身应该这么说话吧?

    “那要我帮忙将这篇专访撤回来吗?”李煜在那边问道。

    “嗯……”李旭装出一副被噎住的表情,半晌后才道:“这就不用了吧,我都已经完成专访了。”

    “一切随你,”李煜依然是那么云淡风轻,“有什么事给我电话,另外,下周回来吃饭吧,爸妈都很想你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。”李旭这么回答道,也不管对方会不会因为自己如此爽快而愕然,直接挂了电话并长出了口气。

    看样子,家里有些忍不住了,否则大哥不会直接越过公司直接联系《人物》给他做专访——虽然他那个皮包影视公司也没几个人。

    “说了回去就肯定回去……”李旭扔着手机说道。

    只是,这心中淡淡的不甘心和跃跃欲试,又是怎么回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