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专访

    这个晚上李旭并没有跟刘雨霏、俞菲鸿说太多,泛泛而谈了一堆之后,就找了个借口回楼上去了。

    俞菲鸿本来不想这么快放过他,可惜之前拉刘雨霏当枪使的报应来了,李旭是在让小姑娘跟她请教问题时溜走。正因为刘雨霏的夹缠不清,才让她错失良机,眼睁睁看着他跑掉。

    然后……就没有然后了,西京的路演也很顺利,尽管和蓉城一样被记者们围攻,不过那时的李旭都没乱阵脚,又何况已经有所准备呢。

    接下来回到燕京,李旭就缩在别墅里哪也不去,部分邀请也都婉言谢绝,颇有种闭门谢客的意思。

    虽说已经跟凯子哥起了冲突,可好歹没撕破脸不是,眼瞅着《无极》的票房一天比一天跌得厉害,而《传染病》上映的第三周里,在周末未到的情况下,单日最少也有800万入账。

    还是不要去撩拨对方的神经比较好。

    至于网络里面,那更是一边倒的称赞,就像《无极》被一边倒的嘲讽那样。

    倒是传统媒体,在最初的震惊过后,各种批评之声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看得出来,导演下了一番功夫,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向观众解释传染病的来龙去脉,并用冰冷的画面展现了传染病肆虐的后果。但是导演也就局限于此,没有进一步的发掘,以及展现更多的人性。”这是装作理客中的。

    “多线叙事是很高超的技巧,李旭作为一个导演还是太年轻,至少有两条线索都游离在主线之外,还是应该脚踏实地,老老实实的讲故事。”这是从技术上面挑刺的。

    “政府部门的反应不可能那么慢,也不可能容忍陈昆那样的角色在,导演在电影当中如此描绘,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。”这就是别有用心的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没什么卵用,现在不是自媒体的时代,但传统媒体那些人的话语权正在慢慢丢失,只要打点好了,就算有另外的人进行挑刺,也没什么大碍。

    当然,李旭不可能真的闭门谢客,也不可能放任这些报道随意流传,所以回燕京后休息了一天,周五的下午,他接受了《人物》的专访。

    地点在外面,自己的别墅虽然不算大,或者说……特别大,但无论装修还是家具和布置,都太上档次了。在这个当口上面,保持一定的神秘,避免激发更多的,由“这家伙有背景”、“这家伙靠背景”生出来的反感还是有必要。

    毕竟,根据不断更新的票房消息,累计票房目前已经1.6亿,周末还有两天,过2亿毫无压力。

    采访记者三十来岁,名叫王和志,普普通通的方脸,眼睛细长,以至于看上去随时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不好意思,久等了。”在化妆师处理好了,又配合摄影师、灯光师拍了两组照片之后,一身休闲装的李旭坐到了王和志面前,并跟他握了握手。

    《人物》好歹在国内也算一档的娱乐圈的杂志,这样的准备也是必然的,读者们在杂志上看到的照片,可不是随随便便拍出来的。

    事实上,稍微有些档次的杂志,在做采访时候都要如此准备,不可能随随便便让你穿个拖鞋往椅子上一坐的随便聊,任何事情都要讲包装的。

    “没关系,应该的。”王和志面带微笑,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,“恭喜你啊,李先生,现在已经是最年轻的亿元导演俱乐部成员。”

    “运气不错。”李旭微微一笑,“这种情况,无论我还是帮我的前辈们,恐怕都没想到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已经在蓉城、西京路演时说过的那些,从小喜欢看电影,长大后进了北电的,因为非典而将计划中的处女作变成了现在的《传染病》云云。

    无非就是现在说得更加详细和得体,让这个,嗯,故事,看起来更加可信,然后嘛……

    “多线叙事这点的确做得有点差,个人很喜欢盖·里奇的《两杆大烟枪》和昆汀·塔伦蒂诺的《低俗小说》,想要挑战一下,于是导致有两条线显得比较散。”在说到电影的缺点时,李旭这么表示。

    也许对学院派来说——尤其是国内的学院派——《两杆大烟枪》也好,《低俗小说》也好,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。

    后者可能要好点,毕竟昆汀也是戛纳的常客,《低俗小说》也拿了金棕榈,而文艺圈的软骨病一直都很严重。

    不过没关系,反正他现在最大程度上要争取的是网上的民众,托盗版的福,网民们对这两部电影都是看过的。

    从第二周逆袭开始,李旭就一直在思考,到底是什么造成现在这种情况。第二周逆跌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,这真不是17年啊!

    大投资加明星扎堆肯定是原因之一,这种对大投资和明星的追捧,直到七八年后都还很盛行。李旭本身肯定也带动了一批路人影迷,年轻帅气,不是张、陈、冯能比拟的,再加上电影本身的细节和节奏都被非常好的复制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我最满意的地方,就是电影的节奏和细节,”李旭这时说道,“在我看来,一部电影能不能被观众所接受,节奏和细节是最重要的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一个好故事,又或者人文关怀吗?”王和志好奇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这么说吧,故事决定了电影的下限,而节奏和细节,决定了电影的上限。至于人文关怀,观众们其实并不那么在意,”李旭侃侃而谈,“王先生应该知道,看书和看电影是不同的,看书的时候,我们觉察到了问题,或者有了什么感悟,都可以放下书本进行思考,直到有所领会再继续。有不是很明白的地方时,可以先翻阅前面的内容,确定之后再阅读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电影不会停下来,给观众思考的机会。”王和志露出恍然的神色。

    “对,导演必须将节奏抓在手中,”李旭点了点头,“要吸引观众不断看下去,不断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,必须要给他们一种期待感,哪怕他们看惯了套路,可能已经猜测后面的内容。”

    就像写网文,要么用节奏感让读者抓耳挠腮,断章断得人销魂不已,要么用大量的水灌饱读者,让他们产生满足感,哪怕一泼尿下去就又饿了。

    既抓住不住节奏感,又手残加文青,时不时来个“啊啊,这么不合理,写不下去了”,那就活该仆街了。